[記者劉宣辰/導覽]全球化的今日,農業也無法拒絕國際貿易往來,<尋找台灣農業的藍海>一文中就提到,台灣的農業是高成本的產業。既然成本無法與中國,甚至美澳等國相比,就應該走出自己的藍海策略,政府更要付起火車頭的責任,輔導台灣農業轉型。至於需要轉型的農產業該如何發展?<看霧峰農會談農業轉型>的內容中談到,縣政府實在應該跳脫傳統的政治思維,大力輔導及補助真正用心為農民打拼的農會,而農會更應該思考如何行銷農產品品牌及拓展海內外市場,尤其政府更應該鼓勵年輕人從事優質及精緻農業,其中最大的誘因無非就是賺錢,而在消費權益抬頭之餘,安全農業、生產履歷及品牌行銷將是台灣農業復甦的關鍵。
除了新興農業本身施行的挑戰,政府提出的農地可轉用他途的政策,也將強力衝擊農業景況,在 <台灣的農業困境肇因於錯誤的農地與補貼政策> 中作者提到,目前,大量來自台北的有錢人前往宜蘭購買農地,在每塊農地上都蓋了農舍,其中不乏財團牽涉其中,以謀取利益。這樣的政策,雖然讓少數農民得到地價上漲的好處,但主要仍是讓少數財團獲利。總有一天,大家會發現,這是一個讓台灣的農業沒有明天的嚴重錯誤政策。<急售!工業用農地>中也提到農村困境與現象,作者說到在工作機會有限的鄉間,能跑的都到都會區討生活了,留下來的,就只能依靠跑不走的土地,生活的困窘,只有讓土地作最大利益化使用,農產品生產專挑當季「可能」(想像)最高價的種,結果通常是一窩蜂地價格崩盤,如果對農業生產斷念,那麼就走上不歸路,輕則租給人蓋工廠,重則填廢土,不然就是賣個好價錢,要作什麼用無所謂,反正「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比較重要,這不是商業雜誌上所標榜提倡的價值嗎?
<台灣的農業困境肇因於錯誤的農地與補貼政策> 文中要大家試想,這些地主在農地上蓋了房子,當作私人住宅來使用,所有的生活廢水以及其他污染,都將排入周圍的農地。據估計,不到五年,整個蘭陽平原將淪為台北人的別墅區;不出十年,整個北台灣將陷入無農地可耕的窘境。錯誤的土地政策像一隻怪獸,正在吞噬我們美麗的島,大部分人卻渾然不知。作者要大家注意一項政策的疏漏將可能導致所有台灣人民難以承受的結果。
台灣農業該何去何從,<崑濱伯與台灣農業>中寫到,台灣農業雖然慢慢在沒落中,卻有一股微小但逐漸壯大的新農業開始慢慢崛起:有機農業,而雖然還是稀有動物,但是也有年輕人願意選擇到鄉下投入農業。去年回到美濃,發現同是美濃人的大學同學古文錦,回到了美濃種有機米,一個有著台大學歷、被認為應該在都市裡穿著皮鞋、有著「美好前 / 錢景」的年輕人,回到客家庄穿起了雨鞋種田,自然承受了相當來自周遭的壓力,但種有機米作為一個事業與工作,雖然比起做辦公室辛苦許多,古文錦看起來做得很快樂,也做得有聲有色。
農業找尋新出路已是必然趨勢,只是在往精緻、安全農業發展以及走向有機農產品之際,農藥問題須獲正視,在<【農事現場】農民可以不藥嗎?>中作者帶領讀者思考現今農民使用農藥的問題,他說到,作農沒有基本薪資保障,卻還要賠上健康,所有的自然風險都要自己承擔,生產者承擔的風險遠高於消費者。他更表示農事現場的朋友常常說,除非消費者改變購買習慣,不要總是要挑『水又大』的農產品,農民才有可能不用農藥。然而,消費者的改變容易嗎?消費者的自覺如何被發掘出來?消費者與生產者如何共同攜手合作?就如作者所傳達的,這一切都還在一個起步階段,經營絕非易事。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議題導覽
架站企劃
架站企劃
一、網站名稱
新農業資訊實驗平台
二、創刊目標
1. 生命力的實習網站
2. 新興農業資訊推廣
3. 傳播農業發展景況
4. 激發大眾關心台灣農業
三、網站定位
1. 新農業資訊平台
2. 協助大眾了解台灣農業
3. 結合圖文呈現生動的農業資訊
4. 供關懷農業相關議題者交流
四、訴求對象
1. 從事農耕者
2. 關心農業發展者
3. 社會大眾
4. 對實驗平台感興趣者
五、網站類目
1. 網站企劃書
2. 生命力相關簡介
3. 農業相關新聞整集
4. 優質網站介紹與內容選用
5. 網摘
6. 相關議題彙整導覽
六、固定稿源規劃
1. 議題導覽-固定網站連結選用內容
2. 網摘-新聞整理(彙整國內外最新資訊)
3. hemidemi書籤選文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